编号 | 时间 | 类型 | 题目 | 讲者 | 单位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1 | 13:30-13:38 | 专题发言 |
自然条件下草地贪夜蛾的种群动态模拟 |
王文荟 | 湖北大学 |
2 | 13:38-13:46 | 专题发言 |
基于情景分析的城市发展模拟研究—以深圳市为例 |
阿依努尔玉山江 | 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|
3 | 13:46-13:54 | 专题发言 |
1994-2018年哈萨克斯坦首都圈NPP时空特征及驱动因素 |
陈玉森 |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|
4 | 13:54-14:02 | 专题发言 |
基于HASM的土壤有机碳储量模拟 |
李家英 |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|
5 | 14:02-14:10 | 专题发言 |
基于USLE模型的全球潜在土壤侵蚀变化 |
李佳蕾 |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|
6 | 14:10-14:18 | 专题发言 |
植树造林对中国东北地区生态交错带地表温度的冷却和变暖效应 |
巴圣杰 | 东北师范大学 |
7 | 14:18-14:26 | 专题发言 |
利用光谱多样性、表型参数和群落格局监测草原植物多样性 |
闫慧 | 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 |
8 | 14:26-14:34 | 专题发言 |
青藏高原东北部生态脆弱区草地春季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|
杨鑫 | 甘肃农业大学 |
9 | 14:34-14:42 | 专题发言 |
基于深度学习的国际河流变动及其驱动因子分析 —以瑞丽江为例 |
崔东昇 | 云南大学 |
10 | 14:42-14:50 | 专题发言 |
基于GEDI和ICESat-2星载激光雷达数据的森林地上生物量估算研究 |
孟鸽 |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|
11 | 14:50-14:58 | 专题发言 |
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空间分异特征的影响因素研究 ——以2020年闽江流域为例 |
李煜东 | 北京大学 |
12 | 14:58-15:06 | 专题发言 |
基于无人机高光谱成像技术评估土壤对草地物种多样性估算的影响 |
许聪 |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|
13 | 15:06-15:14 | 专题发言 |
基于MODIS数据的沙尘暴识别方法研究 |
王乃仙 | 山东大学 |
14 | 15:14-15:22 | 专题发言 |
喀斯特混交林叶片尺度N/P高光谱反演 |
何文 | 广西喀斯特植物保育与恢复生态学重点实验室,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 |
15 | 15:22-15:30 | 专题发言 |
基于GEE的鄱阳湖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动态监测 |
尹传鑫 | 郑州大学 |
16 | 15:30-15:38 | 专题发言 |
祁连山骤发干旱对植被生产力的影响 |
阴晓伟 | 西安交通大学 |
17 | 15:38-15:46 | 专题发言 |
评估干旱对全球不同气候区陆地生物群落净初级生产力的影响 |
周荣磊 |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|
18 | 15:46-15:54 | 专题发言 |
管理措施、气候和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对青藏高原草地动态的影响 |
任涵玉 |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|
19 | 15:54-16:00 | 休息 |
休息 |
||
20 | 16:00-16:08 | 专题发言 |
水华爆发期间水体中甲烷浓度和通量在日尺度上的变化——以高阳平湖为例 |
袁翰卿 | 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 |
21 | 16:08-16:16 | 专题发言 |
长三角地区2000-2019年黑碳排放核算及其不确定性研究 |
李舒惠 | 华东师范大学 |
22 | 16:16-16:24 | 专题发言 |
基于移动监测的城市环境黑碳浓度空间特征及来源分析 |
武秋彤 | 华东师范大学 |
23 | 16:24-16:32 | 专题发言 |
长三角内陆湖泊水-气界面CH4和N2O交换通量的空间分异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|
张琛淼 | 上海师范大学 |
24 | 16:32-16:40 | 专题发言 |
不同类型水体CO2、CH4和N2O通量昼夜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初探 ——以湿地国家定位站水体为例 |
赵子涵 | 上海师范大学 |
25 | 16:40-16:48 | 专题发言 |
养殖鱼塘水体温室气体通量日变化特征 |
郑宏振 | 上海师范大学 |
26 | 16:48-16:56 | 专题发言 |
大气CO2浓度升高与施氮互作对农田生态系统作物光合与生长的影响 |
夏晔 |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|
27 | 16:56-17:04 | 专题发言 |
黄河三角洲淡水和潮汐湿地溶解有机质的光谱特征及其驱动因素 |
崔圆 | 北京林业大学 |
28 | 17:04-17:12 | 专题发言 |
干旱荒漠区土壤呼吸驱动因子的空间非平稳性效应 |
王金龙 | 新疆大学 |
29 | 17:12-17:20 | 专题发言 |
城市重污染型河流CH4与N2O的排放特征及驱动机制 |
余乐乐 | 重庆师范大学 |
30 | 17:20-17:28 | 专题发言 |
海洋酸化有利于减缓渤海季节性低氧区N2O排放 |
谷挺 | 天津科技大学 |
31 | 17:28-17:36 | 专题发言 |
现代慈竹响应气候变化的植硅体记录 |
阎惠香 | 中国地质大学(武汉) |
32 | 17:36-17:44 | 专题发言 |
亚热带城市森林生态系统生长季碳水通量和植被物候的关系研究 |
张凯迪 | 安徽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|
33 | 17:44-17:52 | 专题发言 |
长三角地区湿地生态系统通量贡献区模型研究 |
沈旭城 | 上海师范大学 |
34 | 17:52-18:00 | 专题发言 |
隔离降雨对杉木人工林AM真菌的影响强于氮添加 |
宋鸽 | 福建师范大学 |
35 | 18:00-18:08 | 专题发言 |
氮添加对天然油松林油松不同器官N-P分配策略影响 |
于江珊 | 北京林业大学 |
36 | 18:08-18:16 | 专题发言 |
内蒙古草原植物群落beta多样性对极端干旱的响应 |
柯玉广 |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|